四十二章經是最早傳入中國的一部佛教經典,蒐集釋迦牟尼佛不同時期所宣講的內容成為語錄,編為四十二章,由印度高僧迦葉摩騰,竺法蘭二人翻譯。這部經是漢傳佛教大興的緣起,是學佛者應該用心閱讀的一部經。
佛說42章經(1)為何要讀這本佛家最早的語錄
諸位善知識,為了遍滿虛空的有情眾生,我們必須要成就無上正等正覺,為了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所以來這裡研究經教,目前因緣是佛說四十二章經,所依的表注講義仍大善知識李雪廬老人,上課的講解,醒公老師的筆記,並配合其他有關四十二章經的注解。但主題是雪廬老人所說的,雪廬老人講經的方式以作表的方式呈現。乃古今大德所罕見,也是方便我們末法眾生來學習儒佛正見有架構的瞭解經文,能成為經文學習者,受持者,傳承者,弘揚者,利益者。並祈求三寶加被,龍天護持,讓我們在這七天四十二章經的學習能夠以殊勝的見地能自行,能化他。我們這個四十二章經這一次的講解,偏向小乘,而且呢!主體左引發善法欲。這個原則,往後的每一堂課都確立。我們從後面講雪廬老人的毛筆字。
好!那這是講述筆記毛筆字的部份。一開始我們先說佛說四十二章經,他的講述因緣,還有這部經的一個特質。那下面就分成五點來說。第一個,此經為入中國之最早者,也是我們說到這部經也是佛法入中國最早翻譯的一部經。所以是入中國最早者。什麼時候傳入中國呢?是在東漢明帝的時候。那一段的歷史,我們待會再慢慢說。第二個是說凡是四眾學佛。這個四眾學佛也就是出家二眾和在家居士,學佛的,過去學者必先治此,也就是說只要是學佛者。他都會先進入這部經來學習。好!這是講前講述因緣及特質的因緣。因緣就是這部經最早傳來,而且學佛的人必先學這個。林老師為什麼必學這本書呢?因為這本書,他其實是一個集佛語,也就是說,由譯者,這佛經傳到中國以後。由這個迦葉摩騰,還有竺法蘭,他把佛經裏邊摘要了四十二章這個重點,作為一個學佛的大概,所以一般學者先來學習。而且他是一個學佛的根基,這裏面見地的開發,有戒律的執持,有生活細節的注意。那這些對我們這些修學者幫助太大了,這以上是講前的因緣。
再來特質呢?特質的話,此經乃系集語,猶後之語錄,經文摘選等。也就是說,他不同於一般的經典,一般的經典可能是記錄佛在一期裏面的說法,他的說法的一個內容,集成為一經。但是這個四十二章經他不是了這樣一時因緣的一部經,而是去集佛在各各埸合說法裏面,他這個語錄。所以這是一個集語,就好像我們現在人說的語錄,那它是經文擇選出來的。
那個我們十三經裏面也是有一本書是語錄,是那一本?論語。對呀!論語就是孔子語錄,那孔子不是一期所說,而且孔子有時候跟人家對談政治,有時候經義發揮,有時候是評斷歷史,有時候講解吉凶禍福。那這些語錄,它可以是十三經的門戶。也可以是十三經的精華。所以四十二章經是迦葉摩騰跟竺法蘭收集佛語,而且是經學的入門,也可以說是經學的精華。像論語一樣,所以說學者先治此。先從這裏開始,這第三是特質。第四個是內涵意義,是說後人雖有疑處,古德仍多提倡。也就是說後來在研究四十二章經的人,他們都會對這部經有一些懷疑之處,或者有疑難之處提出來。但是呢!古德他還是多提倡這部經的一個學習。
雪廬老人說到學佛不解此,也就是學佛的人不了解四十二章經呢!就好像學歷史的人,不知道羲農。我們知道歷史,它是從三皇五帝開始,所以你學歷史一定要知道源頭。那就像我們學佛要有一個源頭的學習,這就是四十二章經。四十二章經其實就是一個源頭,也是一個核心。伏羲神農這些,尤其伏羲氏畫八卦的時候,其實是形而上跟形而下的道理。最精華的部份由他先說出,這是他的內涵意義。所以最下面說到門外讚毀皆不足取,也就是說後人雖然有非義處。但這些都不足取的。門外:叔孫氏,在門外不管是讚歎孔子或毀謗孔子都別聽他。因為都在門外,論語剛上過這一章,門外漢的門外,那兩個字,就是對這些有疑處的這些人通通在門外講話。所以不要說毀謗不足取,連讚歎都不足取。所以我們不要說哦!讚歎是一個內行人,門外漢連讚歎都不要聽。最後講法。講法了也就是我們一般的佛學,他會從五重玄義或者十玄門來講,但是這部經,他的講法序文就不一樣了。天臺家的五重玄義,還有六種成就等例。此不適用,也就是他不是從五重玄義來講,也不是從六種成就,非常明顯這樣的來說。所以並不是一般的經的通例,所以一般經的通例是在這邊是不適用的。
科判亦不採用,他整體四十二章經也不是聯貫下來的。所以各章只能說就各章去做科,不是作整體的科。好!今天發的科判,也是各章作科,勉強來說。雖然是分序分,正宗分,流通分。那也是根據蕅益大師分,也不是我在這裏忽然分。因為雪公老師已經這樣說。
再來,這個五重玄義為什麼不分。五重玄義,天臺家講經的規矩,我們待會慢慢再說。六種成就也不能說,為什麼呢?因為他不是,佛在一處一時的講經,是語錄。所以六種成就也不太用,可是六種成就雖然不太用,好像也可以用。科判雖然不能採用,可是也可以作,就是不用而用,用而不用,橫批到底用還是不用?這個你慢慢看你就知道。以上是講述因緣及特質。我們翻到前面的第一頁。是講前簡介的第一頁。
好!雪廬老人就說,啟講此經,先介數語,也就是在講這部經之前,先簡單來說幾句。雪廬老人他說他在講介紹話的時候,你要特別注意聽。不是說還沒有進入,先來一段小菜,不是,他是要注意告訴你一些事情。我們以前聽他的華嚴經,叫弟子傳話給我們說,他前面的交待話,你要注意聽。很多聽經的人,他因為聽雪廬老人還沒有講到經的時候,他可能想到他自己事情的。他那一段鋪排是很重要的,你看解經的人,他一定要有一段的鋪排,他才能夠正式的進入經文。他就是培養人才一定要有格局的,不是在那裏東拉西扯的,想說什麼是什麼的?你一定要先被規格化的培養起來。你後面才能夠發揮跟應用。好,再來。好!分幾點來講述,第一點,為契初機不講玄義,所以我們可以知道老師這一次的解說法他是為契初機,也就是初機學佛的人。所以他不從五重玄義來講。玄義就是這本經玄妙的義理在前面先說,這是天臺家的規矩,華嚴家的規矩!那這五重玄義,包括釋名,辨體,明宗,教相,力用。釋名就是解釋這部經之名。辨體是這本經所要指歸的去處。明宗就是這本經的修學法。教相就是這本經到底是大乘還是小乘。力用是這本經能夠發揮什麼作用。
那如果以彌陀經,釋名,彌陀經的釋名叫做佛說阿彌陀經。辨體呢?辨體也就是阿彌陀經,這部經是顯示真如的。對!顯示真如。我們怎麼知道阿彌陀經顯示真如?他是成佛法。因為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,其中多有一身補處。如果留在極樂世界能夠成就到一生補處。一生補處就是說成佛的最後身。這個人下一步要成佛了,下一步要到哪裡成佛?要到他方世界成佛,不能在極樂世界成佛。這就是這部經叫做真如本性。為什麼?因為證得真如本性才能成佛。在極樂世界可以成佛,成佛是在極樂世界成。可是因緣是在他方世界,就好像說這個地方是培養校長人才,不是叫你作這裏的校長。你校長的能力在這裏培養起來,這叫本經的本體是真如。第三個本經的方法呢?
阿彌陀經也就是以信願行來修學往生。好!這就蕅益大師的科判,就是信願行。所以印光祖師才讚歎,蕅益大師的彌陀要解,古佛再來,不過如此,是就科判上說。第四個教相呢?屬於大乘。第五個,力用,本經的作用?就是得往生不退轉。往生不退轉,意思是說極樂世界一定要往生,不是往生的就不是淨土宗。不退轉是用往生去不退轉,這本經的作用是這樣。意思是說這個人真正的一生秘密就是環境跟善知識。有環境跟善知識,這個人雖愚必明,雖弱必強。
下面就說講經規矩或守華嚴十玄門,或守天臺五重玄義,這就是一般講經。他是以賢首宗的華嚴十玄門來講,或者天臺宗的五重玄義來講。那五重玄義,剛才有講述過了。那這個「玄」就是很玄妙的一個義理。那未講經文,先講其中的妙義,這就是一般的講經法。而且老聽經的人喜歡聽五重玄義。因為他這部經已經聽過了,他重新要聽的時候,他就要在玄義上,看你聽什麼?所以會性法師曾經說,在圓瑛法師曾經講金剛經,有一個金剛經已經是一個很厲害的人,他來聽課,結果祖師經文一拍,開始講一段他聽不懂的話,這個人連續來坐了三十五天都不曉得圓瑛法師在講什麼?第三十六天,啪,如是我聞,終於進入經文,原來前面三十五天在講五重玄義,他竟然沒有一句聽懂。可是金剛經已經讀誦很多年,那玄義是什麼?我這一家解經的義理,我先把所有的重點在前面提,就好像解易經的人先讀繫辭傳。可是我偷偷告訴你,你讀完繫辭傳以後,你就不想讀易經了,昏了。你簡直不曉得他在說什麼?孔子在講一堆我聽不懂的話。這就是厲害的地方,好!玄者妙也。雪廬老人他後面怎麼說?
他說「今如守此規矩,恐不契初機」,也就是說,不這樣講了。以「未聞經先聞妙義,猶之未遊某地先聞其地之異景,不無茫然之感。」也就是好像去旅遊,我們只有看旅遊手冊,還沒有去遊某地,這樣的一個感受。所以五重玄義原來對老聽經的他才有功用。那對四十二章經呢?剛入門的人呢?他不要。那我們今天也是一樣。為了引發大家善法欲。為了去暸解古人解經的方式,先不要講五重玄義跟十玄門。這是第一個雪廬老人要交代的。好!第二個,也是我們剛說的,佛法傳入中國以此經為權輿。權輿就是開端。譯者為順此土機宜,務取簡要,故經首之譯法,少異通途。那下面就解釋到翻譯者,其實在擇取這個四十二章的摘要的時候,他也是取一個簡要。這部經翻譯方法就沒有一般經的六種成就,來作一個開首,所以少異通途,也就是稍稍的跟通途說的解經法是不一樣的。他是直接來顯示這部經的意趣了。
好!六種成就待會兒我們入文也是一樣。每一本經都有六種成就。他的意義是什麼?待會我們慢慢說。雪廬老人,第一個就是說,他不講玄義,第二個呢?他是要讓我們知道這本經跟傳統的經是不一樣的。
第三個這本經是怎麼來?這部經傳入中國是緣於後漢,後漢也就是東漢明帝。那他夜夢金人,也就是他有一天晚上做夢,夢到一個金色的人,然後他後面有一個背光。於是他詢問大臣說,我做了一個夢,夢見一個金人。大臣就說,曾經在經典上有看過,就是西方的佛了。所以就知道說有請佛來說法的因緣。而且在中國曾經卜卦,它有記載說在一千年以後,有佛法東傳的因緣。所以明帝就派遣他的大臣蔡愔,還有秦景,許多人前往尋求。後來就請得了高僧,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兩位大師。乃至於把經典還有佛像把這些請回來了洛陽。當時候在洛陽並沒有佛寺,所有的佛寺他都是屬於官署,他都是由寺官來處理。那個時候的寺是公家機關叫作寺。所以佛教的寺院是公家機關。可見佛教是官方支持。其他宗教是洋槍大炮打進來。只有佛教是官方請進來,地方叫作寺。所以有時候我覺得寺院,很多人真的叫做不會好察邇言,就是常常說但是不會去察。為什麼叫做寺?好像諸侯為什麼不叫諸公?沒有人去查,沒有一個人好奇一下,連好奇都不想好奇。這個寺是公家機關。狄仁傑他的官名叫大理寺卿,大理寺就是司法院。卿就是司法院院長。因為這部經,就是他們把佛經帶回來的時候是以白馬來馱這個經。所以後來就把官署立名為白馬寺。這是我們中國第一個寺廟。也就是在這個地方,翻譯了第一部經四十二章經。
第四個呢?這本經跟佛教在中國的命運是息息相關。第四點其實他就是說佛法入中國的一個開始,雖然說整個經典都起來了。但是其實中國的百姓還不知道要學佛。所以佛法初傳此土,遭道士的歧視。那道教那時候非常的盛行。後來在中國有五嶽,五嶽都有道家。後來最高的掌門者叫褚善信。他就來挑戰這兩位高僧,他想要跟兩位高僧來鬥法。後來兩位高僧也知道說,佛法要建立信心的話,必須要接受這個挑戰,於是跟道士鬥法。後來整個,因為有護法神的守護,所以道教要興那些,他要把這個經典,火不能夠燒這些,因為他的這些小鬼都不能靠近。所以最後道教的經典就全部被燒掉了。那佛法的經典都是非常完善,因為都有護法神來保護。後來這兩位高僧,他們也示現一些神通。所以佛教大勝,這件事情就震動了圍觀者。那些道士的徒眾當下就皈依了佛法。仍至於很多的圍觀者都皈依了佛法。出家的信眾非常的多,所以這個可以說是佛法入中國的開始。這一件事情老師在這邊也沒有詳述。
雖然沒有詳說,我們來講幾個蠻有趣的。第一個在周朝的那個時候,等於是周昭王二十六年,甲寅年的時候,中國發生了瑞相。周昭王找太師蘇由卜之,林老師,你知道卜一個什麼卦嗎?易經,乾卦九五。可見佛的誔生,易經是我們中國的史官蘇由卜一個卦是易經乾卦九五叫飛龍在天。意思是說佛法是在印度大興,來到中國東漢明帝的時候是夜夢金人的徵兆。
再來,佛教跟道士鬥法的時候,他想要燒佛經。他想要燒佛經的時候,他是唸避火咒,想燒掉佛經,然後燒不壞道經。想不到避火咒不靈,燒掉了道家的經典,燒不掉佛經。所以幾千人當下震撼,然後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在空中現神變。所以有幾千人出家。在洛陽城裏面安了三座寺廟,洛陽城外面安了七座寺廟。來安頓這些要出家的人,當時就是一個盛況。所以這一本經跟佛教在中國是很有關係的。所以第四個要講這個。以上是雪廬老人,他要講前的簡介。第一個就是說,他這個不講玄義。第二個,他說這本經,他的譯法跟原來一般的經不一樣,它是語錄。第三個這本經是怎麼進來。第四個呢!這一本經是佛教大興的緣起,就是一段一段清楚地說。